2008年5月9日,星期五(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八版:案卷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我国加入WTO以来最大价格瞒骗走私案告破
蔡岩红

  深圳海关近日对外披露,该关查获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最大一起价格瞒骗走私案,以欧某、陈某为首的走私团伙,通过低报价格大肆走私进口电子元器件,涉案案值近5亿元,偷逃国家税款4000余万元。

  低报价格引怀疑  深入调查识走私
  2006年7月初,一个异常信息被深圳海关审单处发现:关区某品牌电子元器件申报进口的价格与市场价相差极大,有的甚至不到市场价的1/10,存在瞒报价格走私嫌疑。该关缉私部门随即对线索展开调查。
  调查中,缉私民警调取了该类产品两年内的报关资料,并到相关厂家和市场实地调查,对近年来大量进口的部分电子产品尤其是电阻、电容、二三极管等电子行业申报的数(重)量、价格等电子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核查,发现关区二十余家进口电子元器件企业有瞒报走私行为。
  以该品牌半导体元器件为例,其采取金字塔型的销售模式,即:生产商(或称供应商)——区域代理——分销商——其他客户,货物价格也以5%的幅度由上至下逐渐递增。按照常理,深圳市钦×进出口有限公司等企业进口该品牌半导体元器件的价格应该比分销商高5%或以上,但事实并非如此,相同型号的元器件,分销商报价为人民币1—2元/个,而钦×等公司向海关申报的价格99%都在人民币0.1元/个以下,价格反差超过10倍以上。

  顺藤摸瓜锁目标  悄然撒网擒疑犯
  为进一步锁定目标,揪出走私团伙的幕后操纵者及货物的流向,缉私部门决定从人、货两方面入手,对上述二十余家公司运送进口货物的车辆及司机进行监控。
  在对司机的跟踪监控中,缉私民警发现,在装载货物入境前后,司机都和一个名叫欧某的人联系,随后,与欧某来往密切的陈某也进入缉私民警的视线。经排查,陈某正是货主,负责在香港组织货源和国内销售,欧某则负责走私货物的通关环节。
  经过近两个月的努力,缉私部门逐渐摸清了幕后组织操纵走私的团伙及其走私的活动规律。该团伙一般在周一至周五实施走私,每次走私2—3车货。团伙成员相当警惕,具有较强的反侦查能力,为安全起见,第一车报平安后再发第二车货,待所有车辆顺利过关后,货主陈某再入境。为防止收货点暴露,最大限度地避免海关查缉,走私货物入境后,并不直接送往收货点,而是运到在深圳梅林、西丽设立的仓库或中转站,随后才将走私货分发给各收货商。
  至此,一个特大价格瞒骗走私案浮出水面。掌握了走私团伙的目标人物及走私规律后,缉私部门决定结网以待,待时机成熟,一举收网!
  2006年9月6日,缉私部门得知该走私团伙将再次实施走私,便立即部署警力分布在该团伙出入境口岸、货物中转站等8个网点,随时准备开展查缉行动。
  当日晚,装载了涉嫌走私电子产品的两辆中港两地牌照货车陆续入境,为使人赃俱获,缉私部门在得知陈某已入境后,才展开了行动,并一举抓获欧某等涉案人员22名,查获两辆涉嫌走私的货车,查扣电子数据资料、报关单、账本、假印章等证据材料一批,同时,缴获两车涉嫌走私的电容、三极管等电子元器件,货值近千万元。
  经清点,两车所装的货物与进口报关单申报的品名、型号、数量等均严重不符,经海关计核,仅这两车货就偷逃税款150余万元。
  然而,异常警惕的陈某入境后在与其他成员联系不上的情况下,意识到自己的走私行为可能已经败露,于是仓皇而逃。

  困难重重遇瓶颈  斗智斗勇破难题
  查缉行动打响了第一枪,然而艰巨的战斗才刚刚开始。该走私团伙警惕性高、反侦查能力强,深谙如何最大限度地避免被海关抓到把柄之策,在其实施走私过程中,每走私成功一次后,就将相关的真实单证销毁。
  同时,为分散海关注意力,避免因进口量大且集中而被海关监控,该团伙通过伪造假身份证或用他人名义,购买和注册了34家“空壳公司”充当经营单位和收货单位,交替为走私团伙办理通关手续,企业注册的地址、电话80%是虚假的。
  另外,该团伙向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空壳企业”购买有关单证,并私刻印章,利用电脑里存储的假单证文档模版,批量制作虚假的报关随附单证,以规避海关日后对价格瞒骗行为定罪时需要的关键证据——真假两套合同与发票。
  为降低风险,该团伙还通过交费挂靠的方式,在报关公司租用报关点,以挂靠报关公司名义报关,同时还以每份单百余元的价格委托其他报关企业办理通关手续。从调查情况看,被该走私团伙利用报关的报关公司多达10家。
  此外,该团伙成员众多,基本来自同一地方,这些人之间除了合伙走私外,还有亲戚、同乡等千丝万缕的联系,加上案发后,货主陈某及通关制单环节的主要犯罪嫌疑人郑某等人闻风而逃,落网的成员认为这样便死无对证,因而审讯中,他们要么三缄其口,要么与办案人员周旋,推托责任,拒不承认犯罪事实。
  为查明全案犯罪事实,专案组另辟蹊径对该案上下家公司展开了全面深入的追查。通过调取、分析三十余家涉案企业工商注册资料及成千上万份进出口电子数据,同时认真梳理涉案企业的资金流向,最终查明了以欧某、陈某为首的走私团伙采取价格瞒骗手法走私一百余车电子元器件的犯罪事实。
  与此同时,追逃组也加紧了对在逃的陈、郑等人的追捕。2007年3月28日,追逃组经过漫长的排查、蹲守,终于将陈某抓获。同年7月10日,负责制单的郑某落网。
  经陈、郑相继交代,自2005年4月以来,陈某负责在香港组织购买电子元器件,由欧某以“包税”形式代理报关,按每进口一吨电容或电阻,陈某支付欧某5500—6000元人民币作为“通关费”,而二极管或三极管则按照每个0.2元的价格支付“通关费”。
  欧某一方面收取“通关费”,另一方面则利用其弟弟挂靠深圳市惠×报关有限公司的关系,以每月3000元人民币的工资聘用郑某制作虚假进出口报关单,以不到货物实际成交价格1/10的价格向海关申报进口。同时,为了不引起海关的注意,欧某还以200—300元人民币/货柜的价格付款给皮包公司(有外贸经营权、但无实际业务的公司),以皮包公司名称作为经营单位,制作虚假合同、发票、委托报关协议等资料。                             
  据《法制与新闻》